——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 《老子》思想与做人做事做官(2) 3.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一是要反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二是要力戒逞强、逞能、逞勇。不固执己见,就能把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就能把是非判断清楚; 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担当领导。(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二十二章》 ) 谦虚谨慎,就能事业有成;自高自大,做事必败。因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 《老子· 七十三章》 ) 4.“贵身”:生命高于一切。老子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 十三章》 ) 这是说,以爱护自己身体的态度来对待天下, 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给他;以爱护自己身体的信念来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老子和庄子都认为: “重生者则轻利,重利者则轻生。 ”轻生的人必然追逐名利, 弃身而殉物。这种身且不能安保的人, 怎么能治理天下呢?三、廉洁为官——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2 老子认为,从政做官必须与众不同, 首先应着重提高品德修养这个做人的根本。 1.领导者自律—— “不欲以静, 天下自正”。老子认为,当官的根绝了私欲,社会就自然会风气良好。 “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八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但他一生廉洁奉公, 从未给自己和亲属置办过任何家产,私谋过任何特权,真正实现并承诺了“天下为公”的誓言。 2.“圣人不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是老子从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人、名士的人格高度, 提出的理想人格要求。 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 糜糜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 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所以,老子提倡,“圣人”不要多积蓄,自己的财富要用来济众,完全为人民;给予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 八十一章》 ) 主编历史巨著 《资治通鉴》 的史学家司马光不光自己生活简朴,还教育后人——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3 崇尚俭约,提醒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