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大音而无声1 / 3哲人大音而无声-------有感于老子的处世思想《老子》一书,所著不过五千字,为文沉静而朴实,简约而温和,可于平淡处见奇伟,于无声处起大音。可谓字字是金,句句经典。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透出一个道理。 故而几千年来, 人们研究老子络绎不绝, 经久不衰,时至今日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研究,大有欣欣向荣、 枝繁叶茂之势。 对人们思想生活影响之广、 之深刻, 既如涓涓溪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又如洪钟大吕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因此,一直以来我都十分仰慕老子的威名,不由常持《道德经》一书,赏读不已。并也读了一些有关《老子》的研究著作,意欲多些接近这位大哲人的光辉思想。其中,我从老子的 一些话 中感悟到许多宝贵的 处世思想 ,虽是些浅薄认识,但终究按纳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现要吐露出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不错,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且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的事物又必须是相互依存地向前发展的, 谁也离不开谁。 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相对的状态中存在的,那么在审视事物的时候, 就不能使用绝对的和孤立的思维方法,而必须使用相互对待的思维方法。 也就是在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 把观察的对象放在与它相反的事物的对立面,从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观点出发;在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把观察的对象作为相反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综合体来看待。“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乃万物之源, 论功勋当真是颂辞千篇、 丰碑万座, 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这等宁静和达观,很多人难以企及。这是一种“无为” ,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正需要这样的谦虚的品质。另外,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那么,水是博大精深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具有爱心,最具有包容性、渗透力和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 ,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任劳任怨,殚精竭虑。他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 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