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预防违法行为一、教学目标1.认知(1) 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 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3) 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情感态度观念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3.运用学会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判断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这一重点内容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危害性,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类行为的处罚。从理论上讲, 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占据的分量很重。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来看,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需要认识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从而增强守法意识。 从实践的角度看, 只有认识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才能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从现实生活来看,部分中职生存在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问题, 不懂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才会出现违法的现象。这就要教育学生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所以这是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理论上看,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虽然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对社会复杂性认识不足,看问题容易偏激、钻牛角尖;还由于未成年人心理还不成熟,好奇心强烈,喜欢追求刺激,有爱表现自己个性的一面,又有急于融于团体的心理需要,从而出现爱模仿、爱从众的一面。从实践来看,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常常因一点小事,甚至一个眼神不对自己的心思,就会打架斗殴, 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未成年人而言就存在一定得难度。所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成为本课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情境创设]暑假时, 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