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 可编辑1 / 4 职场,有一种致命伤职场,有一种致命伤一老朋友发来电邮,称最近整个家族“碰上突发事件”。事情起于年近不惑的侄儿先是认为在单位一项发明中,自己该居头功却在上报时被排名推后,继而评高级工程师职称又于临末一道程序遭涮。“他业务历来最好,却被单位排挤,愤愤不平之下离家出走。留下遗书说“人生不幸,欲找一地方了结”。真把大家吓煞!亏得几个老同学连着两天不断打手机,才勉强劝回家来。”哦,我也认识那年轻人——聪明好学,名校毕业,进入大企业,当上设计师,谁都看好。如今怎么出此下策?!即使真的周围就数他拔尖,单位做法真的蝇营狗苟,仍可依循正当渠道申诉呀。是非曲直终归可以辨别的。“不过,话分两头,不要光顾着替他鸣不平,要紧的是过后让他换脑筋,走出“不幸”情结。”我这样劝告。说起来,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有相对意义。(励志一生http://)抱怨在发明上报时名次遭推后,为何就不看到自己毕竟跻身于发明者行列?为评职称最终遭遇滑铁卢而沮丧,为何就不看到前面几道关自己也曾一路顺风?⋯⋯契诃夫曾用幽默语句证明不幸的相对性:“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你应当庆幸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进了一根刺,你应当庆幸刺不是扎到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你应当庆幸来的不是警察。”查一下互联网,引用数逾万,可见服膺者之多。其实,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非关具象事物,而在自我调适中生成。心理学家推出一个公式: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 / 内心期望值。亦即内心期望值与人的情绪指数呈反比关系,前者愈调低,后者愈抬高。所以“人不堪其忧,回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 可编辑2 / 4 不改其乐”(孔子语),颜回穷巷读书照样可以有好心态。读过冯仑记述偕马云游历不丹的文字,方知这个公民幸福指数极高、“生气恼怒指数”极低的国度,人均GDP只有 1700 美元,大部分人都吃素,原本物质条件很差。因为不知情,我无法对朋友亲属的个案提供具体意见。但因为看过听过若干事例,我倒以为健全职场心态,可能是具普遍性从而值得探讨的课题。时下职场,竞争激烈,你追我赶,胜负交织,一些人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尚难适应,以至常现“过度防范”、“气人有,笑人无”等畸形竞争心理。尤须关注的是其中不乏满腹学问的青年才俊。如果说中国古代书生常因恃才傲物、牢骚太盛的习气而耽误,韩愈写《柳子厚墓志铭》、苏轼写《贾谊论》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