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1 年版)一、胃溃疡合并出血 (药物治疗)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ICD-10 :K25.0/K25.4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第 13 版)。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2.有呕血和 /或黑便。3.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实用内科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第 13 版)。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2.药物治疗:抑酸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PPI) 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2)对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相对平稳者,可使用H2 受体拮抗剂 (H 2RA) 。3.对症支持治疗:液体补充(晶体、胶体),必要时输血支持。4.内科保守治疗24– 72 小时评估病情,仍有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必要时复查胃镜,如需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进入其他路径。5.出血停止可恢复饮食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予以根治,参见标准药物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0– 12 日。(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25.0/K25.4胃溃疡合并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 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 +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丙型肝炎,HIV ,梅毒);(6)凝血功能;(7)胃镜检查、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心电图;(2)胸片及立位腹平片;(3)腹部超声或CT ;(4)血淀粉酶、脂肪酶;(5)必要时复查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6)肿瘤指标筛查CEA 、CA724 等。(七)选择用药。1.抑酸药物:总疗程6– 8 周。活动性出血期: PPI 类药物,静脉滴注bid 或静脉泵入。出血停止后:PPI 类药物,口服 bid 。2.其他治疗:止血药、肾上腺素、生长抑素等。3.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 10–14 天。 PPI+ 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替硝唑中的两种(使用阿莫西林前需做青霉素皮试)。4.黏膜保护剂。(八)出院标准。1.腹痛减轻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