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初论作者晋焕云学籍批次0603学习中心河南省直奥鹏层次本科专业法学指导教师王彦内容摘要刑事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犯罪人,被害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地救济。有些被害人及其家属在赔偿无望的情况下,产生恶逆反心理,走向报复社会,恶逆犯罪的道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被害人及其家属无法从犯罪人那里得到赔偿导致生活贫困时,如何对其进行救助,就成了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实中,极少数案件的被害人,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这些途径都不为法律调整,缺乏规范性和公平性。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立足我国国情,借鉴经验,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救助法律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必要的,它的建立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救助补偿;和谐社会1目录内容摘要………………………………………………………………………1一、刑事被害人救助现状……………………………………………………3(一)刑事被害人国家保护现状……………………………………………3(二)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补偿现状…………………………………5(三)国际社会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所做的一些规定…………………5(四)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法理依据………………………………6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社会意义…………………………7(一)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7(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实现实质公平正义的需要………8(三)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重塑法律权威和法院判决公信力的需要……………………………………………………………………………9三、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具体路径…………………………9(一)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对象…………………………………………10(二)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原则和前提…………………………………10(三)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范围…………………………………………11(四)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资金来源……………………………………12(五)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管理机构和模式………………………12(六)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获偿比例……………………………………13结论…………………………………………………………………………14参考文献……………………………………………………………………152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初论一、刑事被害人救助现状刑事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承受者,其合法权益遭到犯罪行为侵害。而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刑事司法政策关注更多的是犯罪人,被害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大多数刑事被害人即使通过司法审判程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赔偿。他们除了要犯罪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外,还要在被告人锒铛入狱后,继续承受痛苦。有些甚至因被告人造成的伤害(如伤残)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下去,也不能继续履行自己的义务,抚养老人或孩子,扶养妻子或丈夫。自己和家庭都不能恢复原状,仅有的希望就寄托在法院身上,可得到的判决是有效,却迟迟得不到赔偿,法院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性受到很大的质疑。但目前没有相关的成文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赔偿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毕竟救助的规则可以多样化,资金来源形式可以多元化,在没有正式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赔偿制度出台以前,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可以作为一个过渡制度存在,既可弥补法律现状的空白,又能缓解尖锐的矛盾,有利于被害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具有可行性。(一)刑事被害人国家保护现状刑事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侵害的人,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长期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工作的重点和许多国家一样都集中在打击犯罪、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上被告人的地位问题始终处于刑事司法领域的核心。然而,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确遭受忽视。在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