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 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平均工资(X)、平均人工成本(L)。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 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比重(F)。 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 第三章 例:某制造企业年 5 月份(3 1 天)有制度公休日 1 1 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 8 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 8 0 0 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 5 0 0 工日,非全日缺勤 8 0 0 工时;全日停工 1 0 0 工日,其中被利用 1 0 0 工日,非全日停工 4 0 0 工时;全日非生产3 0 0 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 0 0 工时;公休日加班 1 0 0 工日,加点 1 5 0 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 )日历工日数、(2 )公假工日数、(3 )- 2 - 制度工日数、(4 )出勤工日数、(5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 )全部实际工日数; (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解: • (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 日 • (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 日 •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 16000日 •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 日 • (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 =15500 - 300-400+100=14900 日 • (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日 15500100%100%96.88%16000出勤工日出勤率制度工日14900100%100%96.13%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日14900100%100%93.13%16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日100100%100%0.67%15000加班加点工日加班加点比重全部实际工日- 3 - • (1)日历工时数=800×31×8=198400 工时 • (2)公假工时数=11×800×8=70400 工时 • (3)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800×20×8=128000 工时 • (4)缺勤工时数=8×500+800 =4800 工时 • (5)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128000-4800=123200工时 • (6)停工工时数=8×400+400=3600 工时 • (7)停工被利用工时=8×100=800 工时 • (8)非生产工时=8×300+200=2600 工时 • (9)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