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用FEKO,一个描述PO方法不同的详细例子

应用FEKO,一个描述PO方法不同的详细例子_第1页
1/15
应用FEKO,一个描述PO方法不同的详细例子_第2页
2/15
应用FEKO,一个描述PO方法不同的详细例子_第3页
3/15
FEKO 中PO 卡不同设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PO 是 FEKO 中最好的东西,也是 FEKO 的重大特点,它有机的把 MOM 和PO 结合在一起。在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有时候会怀疑 PO 的精度,下面我做的数值试验就是研究这个 PO 的可信度。测试结果会给以后的应用提供经验。 为了验证 PO 方法的不同设置在结果中的作用,我设计了一个模型来验证。模型是一个半波阵子置于立方体前,此立方体边长为一个波长。如下图: 半波阵子离立方体前面 3/4λ 。所有运用 PO 算法的均设置了劈形绕射。分别计算了下列各种情况:  纯 MOM 方法计算  PO 方法中的全射线追踪分析,没有设置面之间互相的是否看见。  PO 方法中的全射线追踪分析,设置所有面之间互相看不见。  PO 方法中的只从外面照亮模型,所有面的法向向外。设置面是否互相看见(设置面是否互相看见与否,计算结果相同)。 分析及结论: 比较矩量法、PO 全射线追踪(没设置面关系)以及法向方向照亮(没设置面关系)结果。 结论一 PO 方法的两种计算结果和矩量法都有差别。 结论二 PO 全射线追踪和法向方向照亮结果不一致。问题出在哪儿?(结果是一致的,试验过程有问题。PO 方法计算的结果都如蓝线所示,黑线结果错误) 结论三 背瓣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说明绕射过去的射线不准确。 Far Field Directivity vs AngleWinFEKO Project: PO_testPO外 法向 入 射矩量法PO全 射 线 追 踪Phi [Deg] at Theta = 90.00 [Deg]360340320300280260240220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Magnitude [dBV]76543210-1-2-3-4-5 比较PO 全射线追踪(没设置面关系)、PO 全射线追踪(设置面关系)和PO 外法向方向照亮(没设置面关系)的结果。 结论一 全射线追踪不设置面的关系和设置面的关系结果居然不一样?(原因同上) 结论二 全射线设置面关系和外法向方向照亮结果一样。说明外法向照亮实际上就是在这个闭合面上设置各自互相看不见。 Far Field Directivity vs Angle全射线无面关系全射线有面关系外法向照亮Phi [Deg] at Theta = 90.00 [Deg]3 6 03 4 03 2 03 0 02 8 02 6 02 4 02 2 02 0 01 8 01 6 01 4 01 2 01 0 08 06 04 02 00Magnitude[dBv]76543210-1-2-3-4-5 比较矩量法和PO 法向入射得到的表面电流: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一 矩量法结果在每个边界电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应用FEKO,一个描述PO方法不同的详细例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