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艺术与审美结课论文

艺术与审美结课论文_第1页
1/3
艺术与审美结课论文_第2页
2/3
艺术与审美结课论文_第3页
3/3
《艺术与审美》结课论文——用所学理论分析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理念苏州园林博物馆, 位于苏州最古老的平江历史街区, 北临拙政园,东临忠王府, 与狮子园隔河相望, 是一座在世界文化遗产旁生长起来的现代化博物馆。 而贝聿铭先生运用了多种处理方式,很好的把握了这种传统的小桥流水很慢的生活场景和环境氛围,与大尺度空间现代化的结构中间的结合点。 将古今几千年的文化差异细细地磨平在方寸之间,使得该博物馆从艺术审美、功能使用、文化韵味等方面都设计得很有独到之处。而下面我对其设计手法和理念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一、正确表达内敛的平民化风格中国建筑历来是作为一种政治表述出场的,追求高大、 华丽与排场。贝聿铭却不同,他追求的是含蓄,甚至是隐逸,虽然不是那种深山藏古寺的隐逸,但是却非常明显地表露出一种内敛的平民化气象。馆内从石头踏步的选料,到放置方式,从馆内茶厅的布局,到人字形走廊天花顶的设计,也都充分体现亲和性、随意性原则。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园林夹缝之中的“处境” ,不免使的博物馆的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境之中: 既要保持博物馆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又绝不可以抢苏州园林的风头。 于是贝聿铭为博物馆选择了这种平民风格,一种既包含了风格上的妥协又蕴涵着建筑的内在自主性的东西。二、江南建筑风格与国际风格巧妙融合苏博并非对苏州园林的套抄,其中有很多贝聿铭自己的创新。其中改造最出色的莫过于主庭院西北边的假山水的设计。出于对空间的限制和审美的考量, 贝聿铭采用了中国画中的水墨山水意象,一种平面的意象,用片石镶嵌出来的山水画意象,当假山映入水塘时,山和树木的倒影, 会幻成一种令人迷惑的奇特的景象。既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蕴含的那种简洁和秀蕴之, 又体现出西方现代派抽象画的装饰美和平面美。三、宜人的建筑设计手段建筑是为人设计的, 宜人的尺度很重要。 在考虑人使用的前提下,贝聿铭大胆尝试缩小了新馆的建筑比例,使人群能在置身于小型私家宅院般的幽静环境中,将思想集中在艺术品上,而不为建筑所打扰。同时展厅的设计也颇具匠心, 因为要与建筑通盘考虑, 舍弃了一贯的大开间,而是根据馆藏展品特点量身定做,巧妙分割,做到小巧玲珑、精细绝伦。贝聿铭先生的苏博新馆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贝聿铭追求的, 是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 这无疑给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艺术与审美结课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