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粉系统及一、二次风系统的调整措施与建议1.煤粉量的调整由于直吹式制粉系统出力的大小直接与锅炉蒸发量相匹配,故当锅炉负荷有较大变动时,即需启动或停止一套制粉系统。在确定制粉系统启、停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燃烧工况的合理性,如投运燃烧器应均衡,主、再汽温较易控制及排烟温度控制等。若锅炉的负荷变化不大,可通过调节运行中的制粉系统出力来解决当锅炉负荷增加,要求制粉系统出力增加时,应先开大冷、热一次风风门或提高一次风压,增加磨的通风量,利用磨煤机内的少量存粉作为增负荷开始时的缓冲调节;然后再增加磨煤机的给煤量,同时开大相应的二次风门,使燃料量适应负荷。反之,当锅炉负荷降低时,则减少给煤量和磨煤机通风量以及二次风量。经验表明我厂类型磨煤机,一般给煤量在25~40t/h左右较为经济。2.燃烧的调整与运行保持适当的一、二次风出口速度和风率,是建立良好的炉内动力工况,使风粉混合均匀,是保证燃料正常着火和燃烧的必要条件。一次风速过高会推迟着火,空预器漏风加大,过低则可能烧坏喷口,并可能在一次风管造成煤粉沉积,在磨煤机风量满足的前提下,根据我厂一次风机现存状态,一次风压应维持在8.5~9.3kPa左右。注意加强一次风机电流及风压的的监视工作,做好一次风机失速处理的事故预想,(一次风机失速改造处理完毕,定值根据实际调整试验再定)二次风速过高或过低都可能直接破坏炉内正常动力工况,降低火焰的稳定性,因此应控制好二次风箱与炉膛差压值。根据锅炉厂资料,在锅炉负荷小于30%BMCR时二次风箱/炉膛差压应维持在0.38Kpa,30%--50%BMCR负荷阶段,应根据负荷增加情况相应提高其差压值至1.02Kpa左右,50%---100%BMCR负荷,应维持差压值1.02Kpa左右。一次风率增大,着火热增大,着火时间推迟,显然这对低挥发分燃料是不利的;对高挥发分燃料着火并不困难,为保证火焰迅速扩散和稳定,要求有较高的一次风率。锅炉运行过程中,保证一定的一次风压对稳定燃烧极其重要,一次风压的波动易造成燃烧不稳,所以运行过程中一次风压是一较重要的监视参数。注:在自动状态下一次风压随负荷变化,成一曲线关系。一次风压投自动时,负荷大幅变化时应密切监视一次风压的变化,防止一次风压过低导致不出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机组启动、断煤、负荷偏低停运制粉系统时。运行中判断风速或风量是否适当的标准:第一是燃烧的稳定性,炉膛温度场的合理性和对过热汽温的影响。第二是比较经济指标,主要是看排烟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的数值大小。一般情况下,调整要结合磨煤机煤量与磨风量关系曲线与锅炉总煤量与总风量关系曲线进行。在给煤量小于12t/h一次风流量应满足52t/h左右,随给煤量的增加,一次风量相应增加,在给给煤量达到额定出力时,一次风量应能满足68t/h左右,因一次风机失速问题的存在,我厂一次风机自动未投入,在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次风压手动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应尽量增大一次风流量,建议在低负荷阶段也应该保持四台磨煤机一次风的通风量,以防一次风机失速。锅炉总煤量与总风量关系曲线曲线没找着,担待点!机组加减负荷实际为每台给煤机转速快慢的调节,即给煤量的调节。因此,其负荷调整有一滞后的过程。加负荷时,随着汽机调门的开大,汽压下降,给煤量增加,燃烧加强,风量加大,受热面吸热加剧,尤其是起动上层制粉系统时,应特别注意受热面的超温。减负荷的过程则相反,可通过预先调整减温水及燃烧器摆角加以控制。制粉系统起动时,由于给煤量短时加大,负荷将有一短暂突升,为了保证机组在负荷通道内运行,起动制粉系统前应降低汽压运行;停运制粉系统时停运磨的煤量加至其余几台运行磨煤机,使得运行磨煤机的负荷陡然加大,其磨煤出力、干燥出力将由于煤量的突然加大而短时下降,虽然最终制粉系统的总煤量未发生变化,但在磨煤机煤量重新分配的过程中,汽压会短时下降,在汽机调门开度未变化的基础上,机组负荷将下降,因此,停运制粉系统前,应预先降低待停运制粉系统出力,适当提高汽压运行,以此弥补停磨造成的负荷下跌。(磨的启停要点)送风机送风量与运行磨风量之和构成锅炉的总风量,起停制粉系统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