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基于干部人事档案的高职院校非在编教职工队伍建设现状及讨论 非在编教职工作为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非在编教职工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进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山东某高职院校为例,根据非在编教职工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情况,结合学院非在编教职工队伍状况,阐述高职院校非在编教职工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讨论,以促进非在编教职工队伍的健康持续进展。 一、非在编教职工队伍现状 山东某高职院校现有 20 个行政部门、6 系 2 部 1 中心,教职工 407 人,在编教职工 335 人,非在编教职工 72 人。经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该群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年龄结构年轻化。三龄二历一身份中出生年月的审核结果显示,35岁以下的教职工 65 人,35~50 岁的教职工 7 人,无 50 岁以上的教职工。其中35 岁以下非在编教职工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第二,学历层次较高。三龄二历一身份中学历的审核结果显示,专科及以下学历的 4 人,本科学历的 55 人,硕士讨论生学历的 13 人,硕士讨论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第三,性别比例合理。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结果显示,非在编教职工队伍中性别比例基本保持平衡。 第四,人员变动较大。三龄二历一身份中工作经历的审核结果显示,工作年限 1 年以下、1~5 年、5~10 年、10 年以上的人数分别为 1 人、42 人、24人、5 人。虽人数较往年略有增长,但队伍人员变动较大,新进人员、外流人员人数均变化较大。 第五,岗位分配及职称结构略显不合理。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结果显示,非在编教职工学历层次较高,但多数从事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从事专职老师工作的较少,大多数非在编教职工无职称或有初级职称。2024 年的数据显示,无职称的 59 人,初级职称 10 人,中级职称 2 人,高级职称 1 人。近 3 年新进的教职工多未进行职称评聘。非在编教职工的岗位类型结构与职称结构大致相符。2024 年,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为 38 人,从事后勤服务的人员为 21 人,仅有 13 人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管理类、服务类、专业技术类人员比例为961∶ ∶ ,岗位分配及职称结构略显不合理。 第六,工资水平及保障状况较差。根据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结果,所有非在编教职工均与学院签订了劳动合同。截至 2024 年,学院已为 35 人办理了人事代理,人事代理人员占 46%。新进人员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