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亦师亦友朱维铮

2024年亦师亦友朱维铮_第1页
1/2
2024年亦师亦友朱维铮_第2页
2/2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去年底,去上海中山医院探望病中的朱维铮教授。尽管他依旧谈兴颇浓,但面容憔悴,精神萎顿。与以往的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相比,已判若两人。临别时,朱先生挣扎着起床捧出一套由他策划和作序的《大师》系列录像,说是给我留作纪念。朱夫人送我到病房外,含泪告诉我“朱先生的肺癌已经扩散”。虽然明白他已经不久于人世了,但从感情上总希望他能慢慢好起来。3 月 10 日下午,突然接到朱维铮辞世的短信。夜不能寐,和朱先生相识相知的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29 年前,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兰州成立。还是讨论生的我,代导师杨廷福教授与会,和朱维铮教授在同一个组内,这是第一次认识他。当年的朱先生说话不紧不慢,辞锋犀利,逻辑严密,广征博引,侃侃而谈。有深厚的学养作底蕴,所以有一种不容置辩的气概。我顿时对他肃然起敬。从此刻起,他的学者风度就成为我一生心仪的楷模。 两年后,我在市委宣传部组织上海文化进展战略的讨论。此时,朱维铮在复旦历史系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中国思想文化史讨论室,主编了《中国文化集刊》,成为 80 年代文化热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 然而,在要不要邀请他参加宣传部组织的研讨活动时发生了争议。当时的朱先生正因所谓“政治问题”而被打入冷宫,是复旦最晚恢复上课权利的中年老师。在“文革”初期,他被调到市委写作班历史组协助姚文元撰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还一度担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群众运动组长,在“一月革命”中起草了《上海人民公社宣言》。不久以后,桀骜不驯的朱维铮就得罪了“四人帮”,被打成“516 分子”锒铛入狱。某些人无视他后半段的“文革”经历,抓住他的前半段不放。我力排众议坚持邀请他参加上海文化进展战略研讨会,还向上海人民出版社打招呼,要支持《中国文化集刊》的出版工作。由此开始了我们最初的友谊。 1988 年夏,我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讲学,路经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告诉我,朱维铮也在香港。于是老董作东,相约在丽晶酒店,面对着灯火璀璨的维多利亚港喝酒聊天。那晚借酒下肚,朱先生和我都拉开了话匣子。不苟言笑、火气大、说话不讲情面,是朱维铮给外界的一般印象。但这个维港之夜让我看到了他的真性情。 其实,他并非像外人所说的那样难以接近,而是性格分明,嫉恶如仇,不屑于应酬那些不喜爱的人。他最讨厌的是那些不学无术、但又自以为是的假学者。朱先生喜爱骂人,骂的往往也是这类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1998 年,我开始撰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亦师亦友朱维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