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区陆川猪养殖协会章程 又见野猪林 本来质量已经很好的“陆川猪”,现在放养于林下,肉质更加鲜、嫩、甜、脆、香,香不可挡。 今年 9 月 30 日,“陆川猪”地理标志登记申报成功(见《农业部第 1549 号公告》),“陆川猪”正式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其实,“陆川猪”很早就具备了中国名猪应有的“身份证”:被确定为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被誉为现代理想杂交母本;农业部第 130 号、662 号公告确定,“陆川猪”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和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陆川猪”分布广,群体数量大。据 2000 年、2002 年和2008 年多次品种资源调查,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二元杂商品猪生产,大部分利用“陆川猪”作为母本,据统计,纯种陆川能繁母猪存栏群体达 150 多万头。去年,陆县内纯种能繁陆川母猪存栏 683 万头,占全县能繁母猪存栏 49.8%,其中用于纯种繁殖的母猪 3.21 万头,担负着每年对外提供种猪苗 30 万头用于社会杂交母本正常更新的任务。该县“陆川猪”纯种繁殖生产,在瘦肉型猪和杂交猪生产的强烈冲击下,仍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陆川猪”品牌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经多年打造,已形成从品种种猪繁育体系(保护场与保护区相结合)、饲料生产(年产 50 多吨能力)、生猪养殖(年饲养出栏肉猪 120 多万头)、产品深加工(年加工 130 万头生猪能力)和连通市场(养猪协会、合作社年销售生猪 100 多万头,含中小猪外销)的产业链。 陆川生猪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陆川把生猪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在政策、资金、用地、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生猪产业发展打造平台,农民、专业户等养猪热情空前高涨。XX 县区先后被定为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07 至2009 连续 3 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县、广西畜牧业十强县。生猪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亮点纷呈。一是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生猪存栏以 2005 年为基数计算,到2009 年四年间连续增长,年均增长 9%以上。2009 年生猪产值139 亿多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73.46%,占大农业总产值43.12%;肉猪出栏 105.08 万头,出栏中小猪 863 万头。二是生猪规模养殖不断增加。2008 年存栏规模 300 头以上的猪场 342个,2009 年增加到 454 个,到今年上半年增加到 600 多个,其中出栏万头以上猪场 12 个,5000 至 1 万头猪场 28 个。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