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 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2 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 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4 半衰期: 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5 肝肠循环: 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6 生物利用度: 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7 反跳现象: 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8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 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9 不良反应: 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10 耐药性: 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11 耐受性: 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12 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13 肝药酶诱导剂 :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14 肝药酶抑制剂: 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15 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16 首关效应: 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17 成瘾性: 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18 受体激动剂: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19 受体拮抗剂: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若事先给有α 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 2 受体作用占优势,使升压转为降压。21 抗菌谱: 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22 抗菌活性: 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23 化学治疗: 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24 抗病原微生物: 是对病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