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防震减灾教育 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创建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人口稠密,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从我省以往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看,由于学校人员密集,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震时应急措施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恐慌、拥挤跳楼、踩伤挤伤等现象,给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震时应急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加强防御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同时响应省、市提出的“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要求,我们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思路是:普及地震知识,开展防震自救活动,发动全员参与,把此项科普活动作为学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突破口,从而推动防震减灾活动的蓬勃开展。向学生、教师、家长及村民进行宣讲,了解防震减灾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真正形成学习、宣传、演讲、观察、实践、为社会做实事的青少年系列行动。此项活动自 2005年 12月正式开始,到 2006年 12月已经历时一年。全校 600余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学习、宣传、讲座、征文、参观、知识竞赛及观看录像等系列科普活动。此项工作具体分班级学习、年级组宣传、校级系列竞赛和总结表彰等几个阶段进行,环环紧扣,有条不紊,效果显著。 我校防震减灾创建工作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广泛开展学习防震知识,观察地震的宏观前兆和自救互救活动,旨以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做到“防震减灾装心中,地震发生见行动” ,并将以此做为我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的突破口,推动防震减灾活动的蓬勃开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师生参加地震知识学习 754人次,听校园广播 3000余人次,观看地震板面 760人次,参观地震馆 500人次,知识竞赛 480人次,听讲座 600余人次,自救互救模拟活动 435人,社区宣传 150人次等。南京市地震局、南京市教育局、浦口区地震办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对我校活动给与大力支持,并派遣专家前来我校开展讲座、送教下乡等活动;浦口区地震办对我校创建工作进行了无私帮助,具体指导我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