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纪实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人文素养下降,道德滑坡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迫切需要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 2006年11月,我校开办“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以弘扬“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缔造师专英才。”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服务于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我校国学讲坛在提升我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良好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成为我校一块重要的学术阵地和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大学生中进行“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广大青年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对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皎皎者,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的脊梁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而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无论是招生规模或是在校生人数均居世界前列。高等教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人文素养下降,道德意识滑坡等现象,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个人中心主义不断膨胀,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精神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失衡和人格的异化,一些人明显呈现出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如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敏感程度”,清华学子刘海洋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和食品投喂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的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的教育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缺憾。 拉拍雷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