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代 医 学 名 家 从医 感悟 张孝骞院士: ●坐而言,立而行。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病人,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医生发生医疗差错,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病人的观察。临床医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是什么?可以用“勤于实践,反复验证”八个字来概括。勤于实践:深入病房、门诊观察病人;反复验证: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并和书本、文献结合起来思考运用。 ●因为病人的情况不同,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会千差万别,临床医生要把自己的基点放在认识每一个具体不同的病人身上。 ●病人和医生,是战友,是同志,要善于向病人学习。 ●要学好临床基本功,要锻炼观察能力,培养全局观念,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 ●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 ●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 马遂教授: ●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个终身吃苦奉献的过程。这是因为临 床医学是个随时变化的“万花筒”,它既要以经验为基础,又同时兼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实践性是它的第一规律,广泛学科依赖性是第二规律,而综合性是第三规律。上述规律决定了优秀临床医学人才较难成就,需要环境、个人因素皆备,并要有较长周期。 王宁利教授: ● 我们现在怎样做医生?我的回答是:用心做医生。医生在行医中,从用手到用心,是检验医生素质的试金石。必须牢记:“医者父母心。” 韦加宁教授: ● 多做多传多教,等于活了好几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 卢世璧院士: ● 医疗无小事;爱伤敬业,乃仁爱之心。父训:小病不轻视,捉个猫儿当虎打。是指对“小事”要像对待大事一样去处理。 ● 做好一名医生要有学识。年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