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至少有1 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 ABD )。 A.认知 B. 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2.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 BE )。 A.持“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会骑自行车 C.会讲某种语言 D.有效记忆的方法 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3.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联想策略 4.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 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方面。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BD )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D ) A.二次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 D.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8.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A )相一致。 A. 动机原理B. 强化原理C. 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D. 成熟概念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D ) 认知复杂程度 B. 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C.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D. 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10. 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去的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AC )。 A.同化 B.主动探索 C.顺应 D.强化 1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CD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1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D )。 A 苛勒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桑代克 二、 名词解释 1.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2.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 3.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5.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