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P54-58) 一、动机及其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组成: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P 55-56)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三、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P 61)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四、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P 61-62) (1)三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六因素: 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P 62-63)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强化:三种直接强化 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