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主要依靠感觉丧失的水平、瘫痪肌肉的节段性神经支配、反射障碍的节段水平特征来定位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害的定位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一、脊髓节段性定位的基本原则在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中,要注意明确下列问题:(一)是否为脊髓病脊髓属节段性分布结构,有节段性及根性受累的特征,对定位有重要意义。在病损节段可出现根性刺激征,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征象;脊髓病变水平以下则出现长束征(脊丘束、锥体束);在中央区受累则有感觉分离现象。(二)髓内还是髓外脊髓病变的部位是在脊髓内外、上下、左右、还是腹背等。八个方位进行分析,以明确病变范围。其中髓内外的鉴别最为重要,髓外病变在肿廇、外伤、先天性畸形、粘连等压迫性病种为多;髓内病变以炎症、脱髓鞘、变性、缺血性病变为多见。髓外髓内起病多一侧开始早期即见双下肢受损根痛多间,为早期主要症状少见感觉障碍有异常或障碍,较晚出现早期出现,可见感觉分离锥体束征早见晚期出现肌萎缩无或少早期出现营养障碍不明显明显括约肌障碍晚期出现较早出现腰穿梗阻早、明显,蛋白增高明显,Froin征梗阻晚,蛋白增高不明显(三)上下定位如系多节段损害,则可按其出现的体征相应作定位诊断。因感觉多有2-3个节段的交叉支配,故在感觉缺失节段以上或以下2-3节段为病界的上下界。(四)腹背定位腹侧病变在运动障碍为首发且较重,背侧则以感觉症状为首发。(五)左右定位如病变在脊髓的一侧,可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即同侧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逐渐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出现截瘫或四肢瘫。(六)脊髓横断面的定位:可涉及单个或多个长束或病变的灰质,可按运动(锥体束、前角),感觉(脊髓丘脑束、后角)、植物神经(侧角)功能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来进行分析,以确定病变的范围。1、脊髓侧索中部:损害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长束),产生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前角或前根损害产生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者兼有则出现混合性瘫痪。2脊髓的侧索(腹侧):损害脊丘束、后角、后根、中央部产生浅感觉障碍;3、脊髓后索:损害后索的薄束楔束产生深感觉障碍。(七)脊髓病变的节段定位原则当脊髓某一节段受损时,这一节段支配的肌肉必然发生节段性弛缓性瘫痪,瘫肌出现萎缩;与这一节段相关的反射消失,它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根痛,或呈根性分布的感觉减退或消失现象。这些症状称为节段性症状,对病变的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在病变节段以下,则有不同程度上的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感觉减退或缺失,并出现病理反射。脊髓横贯损害完全性横贯1、病灶水平以下,双侧肢体瘫痪、反射异常2、受损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3、植物神经功能(膀胱、直肠)障碍脊髓休克:急性严重损害时出现,双侧完全性瘫痪,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膀胱储留,通常持续2-4周最常见于急性脊髓炎、外伤、占位晚期不完全横贯:更多见可见于骨折、椎间盘突出、髓外硬膜内占位(肿瘤、血肿)早期、蛛网膜炎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1、损伤侧痉挛性瘫痪、病灶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2、损伤对侧病灶水平以下传导束性痛温觉障碍(触觉障碍多不明显)凡一侧下肢以运动障碍为主,而另一侧下肢以感觉障碍为主时,都应视为不典型的脊髓半切征完全不完全备注瘫痪程度范围大、完全性截瘫、休克期恢复较慢不完全性截瘫程度稍轻、不对称、休克期恢复快感觉障碍程度范围大、双侧对称、丧失完全。尿道、肛门部粘膜感觉也丧失范围大小不定,不对称,缺失不完全。尿道、肛门部粘膜感觉正常早期,远端部分均可发生刺激现象:疼痛、异常感觉、感觉过敏等反射改变程度屈曲型截瘫(回缩后不再伸直――>单相反应)伸直性截瘫(回缩后又可回至原姿势――>双相反应)颈髓损害的定位诊断颈髓损害的主要特点是:(1)颈及上肢疼痛;(2)四肢瘫痪;(3)颈部或上肢水平以下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4)可伴有呼吸困难、霍纳氏综合征和高热。根据临床表现可把颈髓分为上(C1-6)、中(C4-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