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无抗健康养殖 生产绿色安全食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亮点。1 9 8 5 年和 1 9 9 0 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2 0 0 4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 7 2 4 4 .8 万吨,禽蛋2 7 2 3 .7 万吨,奶类 2 3 6 8 .4 万吨,绵羊毛 3 7 .4 万吨。到 2 0 0 4 年底,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 1 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 3 .6 %。2 0 0 4 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 5 6 .0 千克、2 1 .1 千克和 1 8 .3 千克,分别比 1 9 8 0 年增加4 2 .9 千克、1 8 .5 千克和 1 6 .9 千克,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也越来越重,动物的健康养殖问题已成了农民养殖增收的最大障碍。同时畜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尤其是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瘦肉精、问题奶粉等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极大关注。 从2 0 1 0年 8 月开始,一种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细菌的诞生和蔓延,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无抗生素食品的渴求。因此,发展无抗生素健康养殖,生产绿色安全食品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饲料和养殖两个方面做到安全,才能保证食品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一、健康养殖、无抗养殖的概念 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2 0 世纪9 0 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微生物学、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的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 健康养殖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养殖环境能保证畜禽的健康;二是产出的畜产品对人是安全、健康的;三是生产环境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危害,是可持续的、和谐的。 健康养殖的核心是给动物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立体生态条件和营养丰富的生物饲料,以便于生产出安全、优质、与天然鲜品相当的畜禽产品。 无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