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后东三省考察史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日俄战争后的东三省,日、俄两国竞相蚕食,形势危急,亟待整顿。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末,清政府委派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出关考察。载振等详加考查吉林、奉天、黑龙江,并将考查详情上奏清廷,内容涉及当时东三省的对外交涉、民情、教育、实业、军事、警政等诸方面,现予刊出,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谢小华 农工商部尚书载振等为陈考察东三省情形事奏折 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臣载振、臣徐世昌跪奏,为敬陈考查东三省详细情形,分别缮单具奏,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臣等此次奉命赴东三省查办事件,于请训后遵即驰赴奉天恭谒福陵、昭陵,旋赴黑龙江、吉林考查,事竣回抵奉天,即赴兴京恭谒永陵,迭经电奏在案。 伏查,东三省比岁以来,迭遭变故,创巨痛深,为二百余年所未有。臣等恭叩山陵,仰瞻宫阙,郁葱未改,钟不惊,楹桷重新,垣墉无恙,祖宗呵护之灵、邻好保持之雅,皆非汉唐以后所敢望,喜惧交集,不觉泪下。抚今思昔,虽为不幸中之大幸,而因往推来,则后患正未有艾。窃维三省自咸丰间两次议订界约后,疆域递有变更,而其幅员之广,比诸日本全国尚大二倍,且川流贯注,运输便捷,适于商战;地脉沃饶,水草繁衍,宜于耕牧;平原广漠,纵横数千里,便于驰骋,利于用武。加以兴安、长白诸山,森林之多、五金矿产之富,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东西各国目为世界之宝库,成为中国第一之富源。盖其自然之美利,求诸宇内,诚有罕与伦比者也。臣等出关以来,周历三省,亲见其土壤之膏腴、山川之雄厚,乃知开创之初,国家能以一隅之地,制胜中夏,固由植基深厚,亦以先得地利之故,即金之倾辽,宋元之并天下,亦莫不以是为基础。乃自日俄战定,两强势力分布南北,一以哈尔滨为中心,一以旅顺、大连湾为根据,囊括席卷,视同固有,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且其开拓展布有进无退,恐不数年间,而西则蔓延蒙古,南则逼处京畿,均在意计之内。盖根本既定,则以高屋建瓴之势,破竹而下,固地理之关系,有以使之然也。事势至此,犹不亟图挽回之术,则此后大局益将无可措手而于千钧一发之余。为亡羊补牢之计,又决非补苴罅漏、更张一二细故所能为功。臣等窃观今日三省情形,一切外交内治虽未偿无彼善于此之处,顾欲循是以为恢复之地,则不待识者而知其有所不能试就。臣等见闻所及,撮其要领,敬为我皇太后、皇上缕晰陈之。 奉省屡经兵燹,受祸最深,自日兵入城以来,事事藉口军政,出以强权,甚至派宪兵至将军署内捕人,而印委各官之由日人喜怒更换者无论矣。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