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清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明清黄河下游河道变迁_第1页
1/10
明清黄河下游河道变迁_第2页
2/10
明清黄河下游河道变迁_第3页
3/10
1 明清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徐海亮 笔 者 在 1987 年 , 承 担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中 国 历 史 大 地 图 集 》中 明 清 、 民 国 黄 河 下 游 变 迁 和 决 溢 图 幅 编 稿 、 绘 制 任 务 ( 复 旦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所 主 持 ); 1989 年 , 又 参 加 “ 七 五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 黄 河 流 域 环 境演 变 与 水 沙 运 行 规 律 研 究 》 中 黄 河 下 游 变 徙 的 研 究 , 以 及 相 关 图 幅 绘 制 任 务 ( 中科 院 地 理 所 主 持 )。 遂 较 为 系 统 地 考 证 和 考 察 了 元 代 至 明 清 、 民 国 黄 河 下 游 变 徙流 路 、 泛 道 , 和 大 多 数 泛 决 的 流 向 。 本 文 属 于 绘 制 图 幅 前 的 一 些 考 证 资 料 和 绘 图的 说 明 文 字 。 明 清 时 期 黄 河 下 游 河 道 变 迁 概 说** 元 代 虽 然 南 北 大 运 河 已 开 通 , 但 终 元 之 世以 海运 为 主 , 故黄 运 之 间的 矛盾尚不突出。 明 代 以 漕运 为 主 , 黄 运 交会 , 徐州北 到临清 一 段运 河 往往遭受黄 河 泛 滥冲决 , 而徐州南 至 清 口(在 今淮阴西)一 段黄 河 则为 运 道 , 漕运 常受黄 河 的 干扰,时 通 时 塞, 因此, 治黄 首先考 虑到保运 :明 朝后期 , 治黄 还涉及 到保护祖陵, 矛盾交织, 增添了 治河 的 困难, 故明 代 虽 在 河 工上使用了 大 量的 人力, 物力, 但 仍决 溢 频繁, 河 患严重 。 从明 初至 明 中 叶黄 河 河 道 变 迁 的 特点是作频繁的 南 北 摆动, 同时 多 股并存,迭为 干流 , 变 迁 极为 紊乱[1]。 明 代 初年 , 黄 河 基 本 上仍走贾鲁河 故道 , 是为 黄 河主 流 .此外, 元 末, 黄 河 曾北 徙 ,“ 上自 东明 、 曹, 濮, 下 及 济宁, 皆被其害”[2]。 这条北 徙 的 河 道 至 明 初仍然 存在 。 洪武元 年 (公元 1368 年 ), 黄 河 “ 决 曹州双河 口, 入鱼台”, 当时 , 徐达方北 征, 乃开 塌场口(在 今鱼台县北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明清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