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主讲人:VK抗菌药物概念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体所致感染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从感染部位彻底清除细菌减少病人个体携带耐药菌数治愈病人减少对耐药菌的选择性减少耐药菌的传播抗菌药物的作用抗菌药物分类I繁殖期杀菌剂(-内酰胺类)II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III快效抑菌剂(新FQ,大环内酯类)IV慢效杀菌剂(磺胺类)I+II----协同;I+III----减效;I+IV----无影响或累加II+III----累加或协同;III+IV----累加作用抗菌药物分类时间依赖型抗菌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抗菌药物的分类时间依赖杀菌作用的特点无或略有持续后效应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烯类),克林霉素和大环脂类(红、阿奇)、四环素类、万古霉素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主要参数T>MIC>30-40%-起效T>MIC>40-50%—保证有效细菌清除抗菌药物的分类浓度依赖杀菌作用药物的特点有持续后效应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唑类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最佳杀菌效果是在MIC10-20倍水平24小时AUC(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IC、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氨基糖苷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施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概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掌握抗菌物的抗菌谱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菌药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程度选择抗菌药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菌药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药物副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抗菌作用抗菌药物病原体患者感染耐药性抵抗感染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理论抗菌药物三角理论杨帆。中国急救医学。抗菌药物使用理想目标1.有效控制感染,达到最佳疗效;2.有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的毒副作用;3.剂量和疗程合理,防止产生耐药菌株;4.避免导致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非细菌感染应用抗菌药物选用了无效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剂量不当----不足或过量抗菌药物合用药不当----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给药方法不当----疗程太长和频繁换药手术前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太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理论要求合理:绝对适应证;细菌对药物敏感;剂量、给药方法正确;无配伍禁忌,疗程3~7天;预防用药为术前<2h,术后<3天基本合理:相对适应证;细菌对药物敏感或中度敏感;剂量、给药方法正确,无配伍禁忌,疗程2~10天;预防用药为手术当天或术后7天不合理:无适应证;细菌对药物不敏感;剂量、给药方法不妥,有不合理配伍;疗程<1天、或>10天;预防用药为术前>1天、或术后>8天抗菌治疗中必须坚持几项原则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是感染性疾病应用抗菌药的时机、种类、剂量、疗程、价格如何观察抗菌药的效果、何时换药、何时停药密切观察抗菌药的毒副作用及菌群失调问题几种特殊状况的患者抗菌药如何使用(如肝、肾功不全者,老年人…)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选择的抗菌药应覆盖常见病原菌不同部位的常见病原差别不同地区与不同年代的耐药性变迁患者具体情况(年龄、既往史、经济能力)价格低、安全性高良好大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病人的替代方案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在门诊对一般病人无需病原学检查在某些重病患者早期经验性治疗是急诊抢救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需要先治疗再诊断一般在抗菌治疗前先做血液、痰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进行细菌培养,理论上应4小时内开始抗菌治疗个体化给药──每一种药物与每一位患者间的“适配度”5R原则:RightDrugRightPatientRightDoseRightRouteRightTime(按正确的途径在恰当的时间对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