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刘庆2016.03.31类风湿关节炎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一、概述二、流行病学特征我国患病率为0.32%~0.36%,较世界平均水平(0.5%~1%)略低。可见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约为男性的3倍。三、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感染遗传发病机制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炎症反应体液免疫紊乱细胞免疫紊乱四、病理基本病理:滑膜炎重要病变:类风湿血管炎类风湿结节:一种血管炎的表现,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的皮下组织,但也可见于肺、胸膜、心包、心肌等部位。五、临床表现起病急缓60%~70%隐匿起病,可先有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少数急性起病,数日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关节表现关节外表现(一)关节表现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最常见: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其次:足趾、膝、踝、肘、肩。-极少:远端指间关节、脊柱、腰骶关节。1.晨僵(morningstiffness)95%以上的RA病人可出现晨僵。晨起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持续时间多数超过1小时,活动后可减轻。晨僵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程度呈正比,是观察本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一)关节表现2.痛与压痛关节痛是最早的症状初期可以是单一关节或呈游走性多关节肿痛,呈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伴有压痛。受累关节的皮肤可出现褐色色素沉着。(一)关节表现4.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5.功能障碍(一)关节表现“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3.肿胀受累的关节肿胀。1.类风湿结节20%~30%的RA病人有类风湿结节,提示本病活动。常发生在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足跟腱鞘、枕部等处。大小不一,数量不等,质硬、无压痛、对称分布。(二)关节外表现2.类风湿血管炎多为中小血管受累。指甲下或指端出现的小血管炎,表现和滑膜炎的活动性无相关性。少数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眼受累多为巩膜炎,严重者因巩膜软化而影响视力。(二)关节外表现3.器官系统受累呼吸系统:胸膜炎、肺间质性病变及肺动脉高压Caplan综合征循环系统:心包炎最常见神经系统:为神经受压。最常受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也可为脊髓受压、周围神经炎表现。4.其他:干燥综合征(二)关节外表现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轻至中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多正常。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RF)阳性:见于70%病人。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70%RA病人血清中可检出免疫复合物,尤其是活动期和急性期病人。急性期和活动期病人:血清补体均升高,但少数有血管炎者可出现低补体血症。抗角蛋白抗体谱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尤其血清RF(-)、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其中,抗CCP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2.关节滑液检查3.关节X线检查4.类风湿结节活检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七、诊断要点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符合以下7项中4项可诊断(1~4项病程至少持续6周)1.关节或周围晨僵每天持续至少1小时2.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1个关节区肿胀、4.对称性关节炎5.有类风湿结节6.血清RF阳性7.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八、治疗要点治疗目的:减轻或消除症状控制疾病发展,尽可能保持受累关节功能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修复,改善其功能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休息-急性期、发热及内脏受累者:卧床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A常用药物(4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糖皮质激素植物药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RA的非特异性对症治疗药物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同服常用药:塞来昔布、美洛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副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注意剂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