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什么什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读《梁启超传》有感 寻觅于饮冰室,在长慧琼花间漫步,我仿佛看见,走出这份情感飞动的时空隧道,一个死去的伟人和他蒙尘的思想正在复活。 -----题记 第一次认识梁启超先生,是在上中学时的历史课本上,梁启超,康有为的得意弟子,戊戌变法主要人物。变法失败后,跟康有为逃往国外,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则做到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不耻,是对梁启超先生的第一印象。 再识梁启超先生,是因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喜爱林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先生,因她的风华绝代,因她的才华横溢,因她对感情的冷静理智,还因与丈夫梁思成的相濡以沫。于是萌发了想进一步了解其父辈梁启超先生的念头,渐渐走近梁启超先生,发现了其许多可爱之处。暖心,是对梁启超先生的第二印象。 今年寒假,细细品完厚厚的《梁启超传》,我真切地认识了这一代宗师。感谢作者徐刚先生,用梁启超先生的“钩沉法”钩出了散见于千百万文字中,安详平静地蛰伏着的梁启超先生的音容,复活了这位伟人和他蒙尘的思想。 两岁开始识字,即被祖父视为神童; 十二岁中秀才,求得广东学政史为祖父亲撰贺寿联; 十七岁,追随康有为左右,潜心修学,为救世而著书立说; 四年求学间,结识深谙佛学的夏惠卿,提倡仁学的谭嗣同,成为一生的挚友; 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十三岁,统领《时务报》笔政,冲决封建罗网的思想,独具一格的酣畅淋漓的新文体,一时四海之内无不说《时务报》,无不知梁启超; 甲午败绩,割地赔款,维新变法助光绪推动新政; 变法失败,东渡扶桑,如谭嗣同所言:“兄远游,风雨兼程,不为苟且而为明日只想。”; 十年日本亡命生涯,而立之年的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学术臻于成熟,创办的《新民丛报》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迷人的梁启超。梁启超先生重新提出教育为本、教育立国的方针,并明确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民智不开”之故。此时诞生的《少年中国说》,寄予了梁启超先生萦绕在心头的少年中国梦。“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善鸣者,梁启超也; 为实现维新强国之梦,身为袁氏党魁,从国计民生着想,第 3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进行了金融币制改革,贡献了巨大而独特的近代财政思想。袁世凯欺瞒天下,意欲恢复帝制,梁公拍案而起,如椽大笔一挥,轰然震响传诵一时的《异哉所谓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