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_第1页
1/10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_第2页
2/10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_第3页
3/10
《行星地球》解说词三楼的公共区域陈列了目前国内最完整的硅化木,全长共 26 米,产自缅甸。现在我们进入《行星地球》展厅。《行星地球》展厅共分4 个展区:沧海一粟、斗转星移、圈层结构和运动地球。第一展区:沧海一粟。这个形似宇宙飞船太空仓的展区讲述宇宙的起源、星系形成、太阳系诞生、地球的形成等。地球的形成与宇宙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宇宙是广阔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状的可见与不可见物质的总称。它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对于宇宙的起源,目前科学家比较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50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一爆炸起始点称为“奇点”,是宇宙万物和时间的起点。(指着投影视屏)这是一个通过纱幕成像,模拟宇宙空间的大监视窗,它演示美丽浩瀚的宇宙空间、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地球的诞生的全过程。(讲解员要掌握其形成原理。 )(指着“碰撞与吸积”与“物质分异”展板)大约46 亿年前,在太阳外围陆续生成了一系列小的物质核球,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系列微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过程中, 原始地球与其他天体发生了无数次碰撞,因结合碰撞物质而逐渐变大。距今约40 亿年前,随着小天体逐渐消失殆尽,大规模的碰撞逐渐停息,地球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小。地球形成初期,撞击事件频繁,撞击产生的巨大动能被地球吸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这一时期,原始地球基本上处于一种熔融状态。在熔融物质的冷却过程中, 密度大、 熔点低且难于挥发的铁、 镍等物质首先沉降到地心,形成地核。密度小,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则逐渐上浮,形成地幔和地壳。这一过程称为物质分异, 它使地球由初期的同质混合体演变为今天的层状圈层结构。(指着“最古老的岩石”展板)这是加拿大西北部的古老岩石,经过测定,形成于约 39 亿年前。(什么岩石?也就是岩石名称)第二展区:斗转星移“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自身的运动,带来了一系列不断重复的天象变化,人们据此创造出了天文历法和计时方式。与人类很早就观察和利用天象不同(?),16 世纪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季节、时差、月相、日食、月食、潮汐等(这些名词内函都要掌握) 常见自然现象都是行星地球和其它天体周而复始运动的结果。这些展板展示了潮汐、月相、月食、日食、自转与地球形状、时差、地轴倾斜(多少度?)、地轴进动、季节变换、岁差等常见自然现象。 (这些名词内函都要掌握)(指着“月地运动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行星地球解说词陈彦谨詹校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