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 15 分)(√) 1. 对仗中的流水对也叫串对。(×) 2. 排比就是连续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结构一致、语气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的方法。(×) 3.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用的反问修辞法。(√) 4. 移觉手法也叫通感。(×) 5. “从此,它成为一条欢乐的街”,这句话用了借喻修辞手法。(√ )6. 语体就是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 7. 语体不包含书面语体。(×)8. 风格与语体有一定联系,风格与语体是同一概念。(×) 9. “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运用的是设问修辞格。(×) 10. 言语与文化背景关系不大。(√ )11. 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12. 庄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13. 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 14. 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15. 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40 分)1.“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处美酒能醉人。 ”(乔羽 《题山西杏花村酒》 )用的是 ( B )修辞格。A.反语 B.跌衬 C.借喻 D.嵌字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这句中用了( D )修辞手法。A.拟人 B.别解 C.移用 D.通感3. “ . 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用的( C )修辞手法。A.博喻 B.回环 C.暗喻 D.拟人4. “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属于( B )修辞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暗喻 D.拟人5. “他能把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奏得这么难听,可真有本事”主要用了( A )修辞手法。A.反语 B.跌衬 C.借喻 D.暗喻6. 形象性、丰富性的主要是指( A )的特点。A. 文艺语语体 B. 政论语体 C.科技语体 D. 专业语体7. 文雅性是( B )语体的特点之一。A.大众语体 B. 女性语体 C.老人语体 D.儿童语体8.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包含了( D )修辞手法。A.博喻 B.夸张 C.暗喻 D.通感9. 巾帼不让须眉包含着( B )修辞格。A.博喻 B.借代 C.暗喻 D.通感10. “场边靠河的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