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题目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姓名成绩指导教师田小华 2016 年 12 月 27 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系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指导教师:田小华班级名称:开课教研室:软件与信息安全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理解计算机系统各个功能部件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理解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掌握计算机系统各个功能部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包括数据与指令的编码、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基本模型计算机的构建与调试实验,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硬件的整机模型,掌握中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控制流程,掌握机器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微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技巧,理解一条机器指令与一段微程序的关系,明确高级语言指令与微指令的对应关系,充分理解控制信息流利用数据通路完成对数据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通过课程设计, 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训练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养成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1. 按给定的数据格式、机器指令格式和微指令格式,利用基本的数字逻辑器件,设计—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IN,ADD,STA,OUT,JMP,并用微指令编写微程序,实现每条机器指令的功能。 3.在 TD-CMA教学实验平台上实现基本模型机方案:⑴建立数据通路,定义开关SWA及 SWB的功能;⑵确定微程序控制流程,掌握控制台操作;⑶输入编写的五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序列;⑷输入实验机器指令程序序列;⑸设计基本模型的物理连线;⑹完成微程序的调试,实现实验机器指令程序的功能。完成模型机调试任务后,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模型机数据通路图; ②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模块图;③微程序控制流程图; ④元件排列图;⑤设计说明书;⑥调试小结。三、课程设计步骤及时间进度和场地安排《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将安排在第17 周 , 地点在信息系实验楼523 教室。具体安排如下:1.第 17 周周 1(1 节) (12 月 26 日) :集中讲解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3-203 教室2.第 17 周周 1(2--4 节):完成模型机的实验线路连接 3.第 17 周周 2:调试模型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