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1 论高安道情传承与保护策略摘 要:高安道情是江西省宜春地区高安市的一种汉族说唱艺术,用高安方言演唱, 颇具地方特色。 它源于民间盲艺人走街串巷行乞时所唱的渔鼓。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面对各种新兴潮流文化的冲击,历史悠久的高安道情渐渐变得难以传承、迫切需要保护。关键词:高安道情;传承与保护;策略一、问题的提出高安道情起源于江西省宜春地区的高安市,高安市位于江西省的中部偏北,东距省会南昌约60 公里,自古就被称为江右上县,是周德清(著有《中原音韵》 )的故乡。高安至今还流传着“道情”这一古老的说唱艺术。2006 年,高安道情被列入高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成功申报宜春地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高安道情节目在宜春举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调演会上获得一等奖。2009 年 6 月,由江西省艺术档案馆、宜春市文化局、宜春市采茶剧团、高安市史志办、高安市文化馆、高安市采茶剧团提供资料,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 高安市文化局、 高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承制,拍摄了《深谷幽兰· 高安道情》专题片,对高安道情最新资料欢迎阅读2 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安道情”这种古老的说唱艺术。高安道情是江西省宜春地区高安市的一种汉族说唱艺术,用高安方言演唱, 颇具地方特色。 它源于民间盲艺人走街串巷行乞时所唱的渔鼓。高安道情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至唐末, 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目前,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道情艺术受到较大冲击,市场冷落、艺人改行,处境尴尬。高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项传统艺术, 每年提供专项资金举办盲艺人培训班并组织下乡演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面对各种新兴潮流文化的冲击,历史悠久的高安道情渐渐变得难以传承、迫切需要保护。二、现状的调查情况及分析高安道情曲艺队队长金世凤老人, 是江西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高安道情中的太平调、悲调、行阴调、喜调、苦调、起版、平板、二六板、武板等唱腔均能熟练驾驭,游刃有余。金世凤老人还有一套绝活,就是演奏高安道情特有的“锣鼓组合架”,一人可同时操纵八项打击乐器,外加吹拉弹唱,俨然一个小乐队,令听者拍案叫绝。金世凤老人说: “如果有人想学,他愿意无条件传授,毫无保留。希望我在有生之年将祖宗流传下来的道情留给国家,就问心无愧了⋯⋯”通过对高安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