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新疆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二、资料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尽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 2001 年 5 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 21 世纪前 10 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提出今后 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 G 党 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 年全省贫困人口有 817 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 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 382 万人,低收入的 435 万人。全省 50 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 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 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 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 2003 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 368 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 1580 元,较 2000 年增长 17.9%。2001~2003 年,陕西省共解决 109 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 161 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