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2021》主要内容(全文)2020 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 1114.8/10 万,年发病率为 246.8/10 万,死亡率为 149.49/10 万。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其中,约 1/3 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并成为当下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1PSCI 的概念1.1 概念PSCI 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 6 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卒中后谵妄和一过性认知损伤等可早期恢复 FSCI 诊断常常要在卒中后 3〜6个月进行认知评估来最终确定。纵观国内外指南以及目前的临床实践,PSCI 诊断的确立应当具备三个要素:(1)明确的卒中诊断:临床或影像证据支持的卒中诊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2)存在认知损害:患者主诉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临床医师判断卒中事件后出现认知损害,且神经心理学证据证实存在一个以上认知领域功能损害或较以往认知减退的证据。(3)卒中和认知损害的时序关系: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 3〜6 个月。PSCI 按照认知受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和卒中后痴呆(PSD)。1.2 与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的比较VCI 诊断标准中要求有明确的脑血管病相关临床或影像证据,但不一定要求有卒中病史。作为 VCI 的一种亚型,PSCI 强调的是卒中事件触发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即可发生,并可被早期识别、管理和干预。2PSCI 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2.1 流行病学由于研究纳入人群、失访率、评估工具、诊断方法等方面的不同,PSCI 流行病学数据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2危险因素从预防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卒中相关因素及影像学特征;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认知损害及卒中并发症(表 1)。3PSCI 的诊断与评估PSCI 的明确诊断需要进行临床、影像、神经心理三个方面的评估。3.1神经心理评估神经心理评估是识别和诊断 PSCI,也是观察认知受损严重程度和疗效的重要方法和工具。3.1.1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心理评估卒中急性期阶段,认知、情绪评估并不是最紧迫的任务。但卒中急性期的认知评估可用于预测 PSCI 的发生,有助于 PSCI 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3.1.2卒中恢复期的神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