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专题之表达技巧的鉴赏田雷学习目标: 一、 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二、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重要术语;三、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复习设想: 诗歌鉴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题型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客观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作为该专题的第一轮复习,结合考试要求总结古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一般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探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然后,补充诗歌鉴赏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拟用 10 课时。导入: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答:( 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明确北京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5 个大点:诗词内容的把握,作者情感的体察,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明确理解诗词的意象是答题之关键。明确大纲要求的这五个大点是相通的。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具体之三大项,即表现手法、修辞和表达方式,分而述之。一、表现手法: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 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