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古镇加强旅游开发进展讲话同志们: 一、*古镇开发好事多磨,成功来之不易 (一)、*古镇开发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但开发曾面临很多很多困难。 为什么说古镇开发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因为我们*确实是一个值得保护开发的好地方,从市、乡、村的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同意把她开发好,由于千年古道的历史演变,*形成了许多的特色:第一,她是“百姓古镇”。这么一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小古镇,却有 142 种姓氏,全国难以找出第二个地方来。第二,她是“方言王国”。在古镇内生活的 4000 多村民,除了*话和普通话以外,还沟通着 13 种方言,而且民俗风情奇异,文化底蕴深厚。第三,她是“古建筑展览馆”。*古镇规模庞大且相对完整的保存有明清古建筑群,主要有长约 2 公里的古街和 36 幢古民居,11 幢古公共建筑,建筑风格融浙、徽、赣和闽北客家式、西洋式于一体。第四,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朝末年,也就是大约1100 多年前,黄巢起义军挥戈南下,在*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古道,成为中原地区进入*的主要通道,从此大山重围中的*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曾经驻守*古道和*关,使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受阻多年,后清朝招降郑芝龙后,军队才得以进入*。第五,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集贸重镇。到了清代,*古道的功能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最初主要是军事要道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沿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地区的布匹、日用百货等,到**码头靠岸,然后通过*古道,由挑夫挑往*、江西;从*、江西来的土特产也要经过*装船运往衢、金、杭、沪各地。*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交通枢纽,日行肩夫,夜歇客商,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集贸重镇。*这些“奇”、“古”,被各路专家赞扬为“全国罕见”,“*省排行第一”,被文人墨客誉为“文化飞地”、“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我们要把她充分利用好,开发好。 为什么*古镇到现在才进行开发呢?从*镇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开始,各级都想开发。但是整整 20 多年,一直难以突破。*的开发从想开发、准备开发、到现在的局面,可以说很不容易。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地处偏远。过去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从大的格局看,*本身区位优势就不突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离*、*等大城市较远,来的游客不多;从我市情况看,*是离市区最远的乡镇之一,90 年代从市区到*要 2 个小时的车程。二是景点太小。当时全市的旅游开发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