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典型脊柱骨折外伤史,于伤后立即发病。2)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1 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A完全性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或感觉功能保留B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但大部分关键肌肌力 3 级以下D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 3 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二)证候诊断临床症状分主症与次症。主症: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次症:见下列证型描述。辨病辨证依据:主症及影像学检查为辨病依据,主症必备其一,次症为辨证参考。(1)瘀血阻络证除主症及或然症外,还具有:局部肿胀,痛有定处,或有皮下瘀斑,腹胀,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2)气虚血瘀证除主症及或然症外,还具有:伤处肿痛,肌肉萎缩,面色淡白,腹胀,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3)脾胃虚弱证除主症及或然症外,还具有:肌肉萎缩,神倦,气短自汗,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4)肝肾亏虚证除主症及或然症外,还具有:病久肌肉消减,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5)气血两虚证除主症及或然症外,还具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疗方案(一)辩证论治①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加减:若瘀血疼痛明显者,可加用三七粉、蒲黄、五灵脂,香附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②气虚血瘀证治法: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加减:伴有下肢肿胀可加鸡血藤、牛膝、姜黄、地龙、元胡、水蛭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③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薏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