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读书笔记第十六封信美的理想与现实中的美,现实中的美的关于松弛和紧张的相互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去认知美。美的最高理想(我们一直所探求的)——“在实在和形式的尽可能完善的结合和平衡中去寻找”(下)观念上的,不可能达到的,只可能有唯一的一种平衡。原因:美同时产生松弛作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都停留在自己的界限之内上)和紧张作用(二者都保持自己的力量上)。观念上的一致性,松弛和紧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刚毅——“作用是使心灵既从道德上紧张起来,并增加它的反弹力”(下)对松弛的需要与柔软——“作用是在道德方面与自然方面使心灵得到松弛”()对紧张的需要。(),二者的适度。对比经验中的美“双重性”(下)不断“打破”与“平衡”理想中的美仅仅由想象来区分,在经验美中依照存在而区分——引岀审美教育的任务一一认识美“以伦理道德代替举止规矩,以认识代替知识,以内心幸福代替幸福生活”(下)对生活美的总结和认知。第十七封信现实的舞台美——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协调“把受到限制的状态再引回到绝对的状态,并使人成为一个在他自身上就是完美无缺的整体。”(下)松弛对于压抑的作用,“感觉”通过“形式”,“法则”通过“质料'(下)(哲学意义上的“质料”——康德认为:当我们被一个对象所刺激时,它在表象能力上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感觉。那种经过感觉与对象相关的直观就叫做经验性的直观。一个经验性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对象叫做现象。而在现象中,那与感觉相应的东西称之为现象的“质料”。一切现象的质料只是后天被给与的,但其形式却必须是全都在内心中先天地为这些现象准备好的。)柔软通过两种形式:缓和剂(它将作为宁静的形式,使粗野的生活缓和下来,并开辟从感觉通向思维的道路下)与回环针(它将作为活的形象,用感性的力量装备抽象的形式,把概念引回到直观,并把法则引会到感觉)第十八封信美便是一种“中间状态”(下)“美是把两种彼此对立的、永远不可能一致的状态相互结合起来。”(上)重视感觉或者知性的哲学家都不能真正找到美,对于自由和规则性他们在认识上具有局限。第十九封信思想的美,美在思想上的体现。“无规定性的状态一一空虚的无限性”上精神便是一种无规定性的自由。实在通过限制来达成,现实的确定要通过否定或者排除,可规定性要通过扬弃自由(中)思想——“假如不存在某种可以排除的东西,假如不是通过精神的绝对活动把否定同某种肯定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