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 -- 助跑与起跳》课堂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促进学生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把体育知识的传授及良好品德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寓德于教。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二、学习目标认知目标: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的动作要领,75%同学会应用助跑与起跳练习方法,60%同学能完成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技能目标: 掌握跨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的动作技术;发展跳跃能力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情感目标:乐于多次重复练习,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及克服困难、挑战新目标的优良品质。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起跳技术。起跳时要求迈步要快,以脚跟先着地,踝、膝、髋关节超越肩关节且充分蹬直,两臂和摆动腿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向上摆起,同时提肩、拨腰。2、难点:助跑与起跳的协调配合。学生在跳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 而不是向上腾空, 特别是初学者, 因此,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在13,14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的实物多好奇, 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本班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一般,但各学习小组都有体能相对较好的学生,还有部分体能一般,但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龙头作用,鼓励和带动一小部分相对后进的同学。五、教材分析跨越式跳高内容出现在七年级教材第二章,是水平四跳跃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课为第一课时(新授课),学生教材上的图片展示了跳高技术动作的演变, 让学生初步了解跳高技术的基本环节。跨越式跳高按动作结构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部分,本课重点为助跑与起跳技术。 跨越式跳高采用侧面直线助跑,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在 30-60 度之间,距离一般约 4-5 米,左脚起跳在右侧助跑,右脚起跳则在左侧助跑。助跑的速度逐渐加快,最后一步稍小一些,在距离横杆投影三四脚的地方, 用有力脚起跳。起跳腿以脚跟先着地,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并稍屈膝, 以前脚掌快速用力蹬地起跳, 同时摆动腿带动髋关节积极向前上方摆起,两臂配合协调上摆, 摆动腿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