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路基横断面 : 填方路基结构0~30cm 范围称为路床,30~80cm 称为下路床,80~150cm称为上路堤, 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路面横断面 :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面层、基层、垫层。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力的反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抗水害、抗疲劳的性能,还要求平整、抗滑、耐磨、不透水等。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 进一步扩散行车荷载到底部。要有有足够的强度、一定的刚度和良好水稳定性;表面应平整,与面层很好的结合。垫层:来层调节和改善路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或抗冻性。要有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隔温性和透水性。路面分类 :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 刚度、及稳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为什么要进行公路的自然区划(1)公路工程与自然条件关系非常密切;(2)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有很大的差别;(3)公路工程中各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措施因地域而异。公路自然区划的三个原则: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级, 一级区划是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 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 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七个大区1、北部多年冻土区; 2、东部温润季冻区;3、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4、东南湿热区; 5、西南潮暖区; 6、西北干旱区;7、青藏高寒区。二级区划的主要指标是 “潮湿系数 K”将一级区划指标具体补充为六个等级:1、过湿; 2、中湿; 3、润湿; 4、润干; 5、中干; 6、过干。三级区划有两种方法对二级区划进一步划分:1、按照地貌、水温和土质类型; 2、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