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年纪念抗战胜利演讲稿 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二个纪念日。 中国有句老话,知史明鉴。这话如果翻译得更直白一些,恰如前西德总统魏茨泽克的名言,“对历史闭上眼睛者,望不见未来”。 中国还在逐梦的路上,尽管有自信、有自觉,仍在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尤不能数典忘祖。今年 2 月 1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 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分别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最近,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 80 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从申请南京大屠杀为世界记忆遗产,到发掘并公布日军侵华新档案,再到解禁战犯笔供等……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了中国政府不忘历史、矢志和平的信念。 习近平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这里包含三重含义。从唯物论来看,忠于历史,就是忠于我们的民族记忆。如果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那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及人类浩劫般的惨烈代价,即便是一个 健忘的民族与国家,也会在肌体上烙印出惨烈的痕迹。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 3500 多万人。按 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 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 多亿美元。这样的记忆,虽然近乎梦魇,但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法西斯投降,这段颠簸不破历史,何以敢忘、何以能忘。 从辩证法来说,尊重历史,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守望。“以胜利之名纪念,是因为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不容亵渎;以法律之名牢记,彰显了中国捍卫胜利成果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绝不动摇。”今天的纪念,当然指向一种警醒、一种不安。毋庸讳言的是,二战后,军国主义复活的逆流一直在日本国内蠢蠢欲动。在全面否认侵略历史、全面复活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狂热中,日本当局悍然突破宪法和相关法律的约束,先后解禁对外武器出口和集体自卫权。从“历史问题战争”到“日本复兴”的谎言,尤其是 安倍执政以来,右翼势力暴戾多端,严重威胁亚洲及世界安全。强调历史不容改变,即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