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现代洗涤剂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洗剂 作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去污垢 助剂——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效能 助洗剂——改善和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洗涤质量 一. 配方与原料: 1. 表面活性剂: 肥皂: 最早使用的洗涤、清洁用品。 但是肥皂不耐硬水(钙镁离子)的缺点,一直未得到解决。 脂肪醇硫酸盐: 1928 年发明,一种实际可取代肥皂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促使在1932 年第一次生产出的脂肪醇硫酸盐的中性洗涤剂问世。 TPS,LAS: 20 世纪五十年代,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钠(TPS),因为其优良的去泡、发泡能力,得到了大的发展,但是因为他的生物降解较差,后来发展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成为沿用至今的洗衣粉的主要原料。 2 . 助剂: 二聚磷酸盐、三聚磷酸钠 最早作为洗涤剂中的络合剂使用。磷酸盐的缺点是使水肥化,造成环境污染。 柠檬酸钠、沸石 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开发,以取代助剂中的磷酸盐。 3 . 助洗剂: 为了节省洗涤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来,对漂白活性剂的开发,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如:壬酰基苯磺酸钠可以使过硼酸钠的稀释温度从8 0 ℃左右降至 4 0 ℃。 二.配方与产品形式 洗涤剂的产品形式: 粉状(或颗粒)、液体、浆状、块状、凝胶、气雾剂、乳液等 不同的产品形式,对配方有不同的要求: 粉状产品(洗衣粉): 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松散的粉体流动性,要求成品中固体物含量在 8 0 %以上其中作为洗涤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只占产品重量的1 0 %以下,必须在配方中加入一部分惰性物料(如硫酸钠)。 液体产品: 必须考虑组分的溶解性能以保证有足够的活性物含量以及贮存稳定性,如果出现分离,有悬浮物等现象都属于质量问题。 三.配方与制造工艺: 任何洗涤剂产品都需要经过以下工序: 制造、加工、成型和包装 四.配方与消费习惯 不同的消费者对洗涤剂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主要包括:洗涤对象(棉、丝、毛、化纤等), 洗涤温度(室温或较高温度), 洗涤方式(手洗、机洗), 污垢的种类、 地区水的硬度等。 第二节 去污效果的测定方法 洗涤剂对于去污效果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多种作用的总结果。包括有吸附、润湿、脱附、增溶、乳化、分散、化学反应等。 去污效果也与污垢组成、基质成分、水质、温度、机械作用等。 评价一种洗涤剂的洗涤效果的主要指标: 实验室筛选评价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