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煤质活性炭主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1)生产工艺流程 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主要工序为破碎磨粉、成型、炭化、活化、成品处理等。 回转炉炭化、斯列普炉活化工艺流程是国内煤质活性炭生产的主流工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约占全国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总数的 72%。 图 1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合格的原料煤入厂后,被粉碎到一定细度(一般为200 目),然后配入适量黏结剂(一般为煤焦油)在混捏设备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模具挤压成炭条,炭条经炭化、活化后,经筛分、包装制成成品活性炭。 (2 )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 破碎磨粉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排放方式主要是有组织排放。 成型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挥发性有机物,多以无组织形式逸散。 炭化、活化工序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NOX、苯并[a]芘(BaP)、苯、非甲烷总烃(NMHC)及氰化氢(HCN),排放方式为有组织排放。具体详见下表。 表 1 煤质活性炭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种类、行业特征污染物 序号 工序 一般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 排放方式 1 破碎、磨粉工序 颗粒物 有组织排放 2 混捏成型工序 颗粒物 NMHC、苯 无组织排放 3 炭化工序 颗粒物、SO2、NOX BaP、苯、NMHC、HCN 有组织排放 4 活化工序 颗粒物、SO2、NOX BaP、苯、NMHC、HCN 有组织排放 5 成品处理 颗粒物、PH、SS、COD 有组织排放 (3)无组织排放 煤质活性炭工业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节点有混捏成型工序、煤焦油储罐区、炭化工序车间门窗处、成型料晾晒场等。排放的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碳。 污染末端治理 (1)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粉尘治理 活性炭行业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产生粉尘污染,磨粉工序生产设备内产生的粉尘经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收集,并作为原料回用,除尘效率98%以上。新建和大型企业成品筛分包装工序有回收设施回收,规模较小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混捏工序无组织废气无处理措施,通过标准制定,引导企业治理后排放。 (2)炭化炉尾气治理 炭化炉尾气主要化学组成是焦油蒸汽、CH4、H2、CO、N2、CO2、O2 及沥青烟等,大部分为可燃或助燃气体,可回收利用。焚烧法是把炭化尾气引入焚烧炉内在高强转化燃烧的情况下,使之转化为 CO2、H2O 等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的热能又用于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用于活化工序。 (3)活化尾气处理 尾气成分中含有可燃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