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流行病学是研究在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基本内涵: 对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内容它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方法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它的目的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用途:7 1、 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 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 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 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 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病因 6、 疾病预防 7、 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5 群体观点 比较的观点 概率论的观点 社会医学和生态学观点 多病因论的观点 疾病三间分布: 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的分布现象。 发病指标 5 个 发病率(incidence rate,IR)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意义:发病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罹患率:同发病率,但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时间可以用月、周、日或一个流行周期做单位。 优点: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的情况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1 病程延长;2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3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 4 病例迁入;5 报告率提高;6 诊断水平提高;7 健康者迁出(分母)。 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 ①病死率高;②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分母)。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 P =I×D。 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 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构成比) 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构成比) 死亡指标 2 个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是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构成比) 疾病流行强度(知道) 散发(spora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