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答疑问题总结 问题 1:以中国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前,直至上溯到远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落后,劳动力一直处于需大于求的状态,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人越多越好,并且以多子多孙为福,甚至历史学家往往以人口数量的变化判断一个国家国力的增减。而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所以人口红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很快我们就开始面临人口众多与人均资源不足的矛盾,然后人们就开始意识到要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由于真理的相对性,可是真理同时又具有客观性、一元性(一位教皇也说,真理只有一个)。我的问题是:真理具有时效性吗。还是只有其相对性具有时效性而绝对性没有呢。应该如何理解真理的相对性与唯一性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农业社会的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元,整体的人口基数不高,因而人口增加导致的边际效益就很高,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土壤自身的肥力是有限的,科技的发展可以用较少的人实现更高的生产效能,因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从这点上说,传统的农耕文明可能会产生“多子多福”的意识,这可以理解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如何理解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就某个确定的问题和对象而言,真理只能有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客观真理。这个命题是针对真理的多元论的,真理多元论认为,对待同一个对象可以有多种认识结论同时并存,这些结论都是真理,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因而就取消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想象一下,如果在某个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的古代农耕国家,一方面是“多子多福”,另一方面是“少子多福”,二者都是真理,这可能吗。福如果界定为民富国强的话,是唯一的标准,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理另一个是谬误。其实真理的一元性主要是相对于多元性的一种确定的主张,即在一定的时间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那当时当地的实践,这个实践是唯一的,结果只能证明“多子”还是“少子”。 如何理解真理绝对性与相对的统一。 所谓绝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相符,认识是多子多福,而客观是农耕文明的所有地广人稀的国家都实现了人口红利。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点很有意思,实际上在认识到真理相对性后的一个反思与确认,即使真理具有相对性,但是每次真理的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