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扬武小学:吴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灿烂文化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奇葩。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的整体精神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如:《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在教学中我常常问学生:有谁经常给自己的爸妈或者爷爷奶奶等亲人捶过背、端过茶递过水?父母要求我们去学习或者不让我们玩电脑的时候,你是高高兴兴的去做还是很不情愿的去做?当你在玩游戏或者跟小伙伴聊天的时候,爸妈来叫你你是否会感到烦心?有谁会叠被子、铺床、整理床铺,并且早上起床之后自己叠被子?当你做错事,爸妈教育你的时候,你是否会认认真真听爸妈教育,并努力去改正?如果父母教育你的时候很凶你会怎么办?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小朋友们是否愿意给自己的爸妈或者爷爷奶奶洗脚?是否愿意孝敬长辈。通过提问,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在学生心灵深处萌发,随之进行贯穿《弟子规》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以“孝”字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孝”字,看上去象什么,是不是象一个孩子背着老人啊。孝的上半是老字的一部分部分,而下半部分是子字,意思就是孩子背着父母,也就是我们做子女的要能感恩自己的爸妈,并且能顺从爸爸妈妈。也就是“善事父母者”,就是孝。当学生在心中有孝敬父母的意识后,随之纳入《弟子规》。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泛爱众”即众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当他人有困难时,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