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小学数学作业与其他学科的作业一样,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个性化展示,反映了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阶段性认知、理解及应用的水平或程度。它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探索与发现数学奥妙或规律、实施知识创新的舞台或土壤,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了解自我课堂教学得失、为后继教学调控进程、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窗口或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续。数学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反馈的平台,是一项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与教学资源,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反思,以适应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一、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传统的数学作业存在诸多弊端:1、要求的 “划一性 ”,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易如反掌还是困难重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视同仁 ”。2、形式的 “雷同性 ”,每次作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写写算算,缺少变化。3、完成的 “强制性 ”,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因为“不完成作业就不是好学生”,学生有完成作业的义务,却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4、内容的 “随意性, ”有的老师信奉 “熟能生巧 ”,认为练得越多,学得就越好,同一类型的题目如果不反复操练,学生很难人人达标,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布置有针对性的,形式各异的作业。因此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的心理,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二、对布置作业本身的反思1、对作业 “量”的反思:有的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际上,老师往往忽略了作业量的多少这个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他的接收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他做作业的时间也是有差距的。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老师就部应该去埋怨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老师必须对作业量进行严格控制,一定要抛弃那些所谓 “题海战术 ”思想。2、对作业 “质”的反思: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应该对自己所布置作业的质量,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一, 作业是否具有代表性、针对性。 实际上,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是对当天教学活动的高度概括。因为,每一天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核心的。例如,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有余数的除法,那么他的核心就是让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掌握除法的计算。那我们选择的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