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的游戏观与儿童的自由老师的游戏观与儿童的自由 摘要本讨论采纳以录像为媒介的集体访谈和多重话语分析的教育人类学讨论方法,探讨了中国城乡幼教工作者对游戏,特别是对幼儿园中儿童自由游戏的不同看法。讨论归纳出三种看似不同但实则存在内在关联和相互转化可能的游戏观。(1)儿童自由游戏只是幼儿园中游戏的一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被称为游戏。(2)儿童自由游戏是真正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或游戏活动教学化)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与游戏有质的区别。(3)高水平的自由游戏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境界,“会玩”的儿童才能在游戏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老师的游戏观影响了儿童对游戏、自由的体验。 关键词游戏观;儿童游戏;儿童自由;农村幼教;城乡幼教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XX)10-0019-06 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被称为“游戏”?我们通常认为,“游戏”不同于“工作”“劳动”等工具性行为,而是与“审美”“艺术创作”等活动类似,是不受外部强加规则制约的,重过程而非结果的,儿童自愿参加并能满足他们身心进展需要的一种活动。推断一个活动是不是真正的游戏,关键是看游戏者自身的体验,即看游戏者能否在该活动中获得一种“快乐”“好玩”的体验,看他们是否“自觉自愿、无外在动机和目的”。简言之,游戏中的儿童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他的主体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张扬和进展。然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老师对“什么是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如何开展”等问题的回答往往五花八门。因此,本讨论试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幼儿园老师怎么看待游戏,特别是儿童的自由游戏(即没有成人干预的完全由儿童自己发起和持续参加的游戏)?城市与农村的幼儿园老师在对儿童游戏的看法上有何区别?老师对游戏的理解是否会影响到幼儿园中儿童的游戏体验,特别是他们对自由的体验? 本讨论主要采纳以录像为媒介的、多重话语分析的教育人类学讨论方法。首先,讨论者拍摄自然状态下某农村幼儿园——长江幼儿园(化名)一日生活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录像并将其剪辑成 20 分钟长的短片:然后,组织城乡幼教工作者观看该录像并就录像内容展开讨论;最后,收集、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需要说明的是,讨论者并非要把所拍摄的内容本身当作一个典型的农村幼儿园样本进行分析,所以选择哪所幼儿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在看完录像后所发表的评论以及这些评论中蕴涵的教育理念。 一、录像内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