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2+110~K132+280段锚索框架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 K132+110~K132+280段左侧边坡最高约16.8m,为土质边坡:散体状、残积砂质粘性土、散体状强风化粉砂岩厚度分布较大;下伏碎块状强风化粉砂岩,因坡体高陡,坡体稳定性差,设计防护加固措施为:预应力锚索为孔径Ф 150,6 根钢绞线锚索,框架梁宽 8m,高 8m,设 4 孔锚索,第一排上排锚索长28 m,下排锚索长 25 m,第二排上排锚索长 30 m,下排锚索长 30 m,设计拉力为 700KN。每孔分三个单元,每单元两根锚索,一单元锚固长度 4 米,二单元锚固长度 8 米,三单元锚固长度12 米。坡率均为 1:0.5 ,框架内进行 TBS镀锌网植草灌。2、主要工程数量造孔:两排共计 84 个孔钢筋: 67.92t C25砼:442.8m3 结构挖方: 191.6m3 砂浆调平层: 813.2m3 植草 2064.4m2 二、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时采用系统锚杆进行临时支护,按2m进尺从上至下开挖土体,若开挖至锚索预留孔位置,应及时按设计打入锚索,并用30#槽钢预拉到设计吨位的30%;系统锚杆采用直径 Ф 20mm的钢筋, L=5m,间距 1.5 m ×1.5 m ,梅花型布置。陡坡加固段边坡,要求严格按开挖一阶,加固一阶,即开挖上部4m,施工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杆)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锚孔钻造、锚筋制安、锚孔注浆(锚固端)、砼结构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灌、锚孔张拉锁定、验收封锚。1、坡面开挖与处理设计要求对所施工的坡面进行测量,所实测成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即:硬质岩石边坡凸出与凹进均不大于20cm,软质岩石则不大于10cm。否则即应对坡面进行重新处理。如过量超挖而影响上边坡岩体稳定性,应采用浆砌片石嵌补超挖的坑槽,当开挖与设计地质不符时应通知设计代表确认是否调整或变更防护加固措施。2、施工排架根据锚索分布情况需搭设承重施工排架。排架拟采用Φ 48mm普通脚手架钢管搭设,排架钢管密度为 1.5m×1.3m×1. 8m(间距×排距×步距) ,临空侧一排设剪刀撑,每4跨设置一道斜撑。排架紧靠坡面,并与坡面通过连壁锚筋进行连接和加固。连壁锚筋采用Φ 25 钢筋, L=1.0m,入岩 0.7m,按 2 步 3 跨,梅花布置。排架搭设完成后,在施工部位满铺竹跳板形成操作平台,竹跳板须与排架用铁丝绑扎牢固,平台四周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栏杆,并立挂安全网、设置爬梯。排架要求座落在坚实的基础上,岩壁上的立柱管脚设置锚筋,锚筋规格Φ 25 钢筋, L=1.0m,入岩 0.7m,钢管与锚筋套接式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