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 福建龙岩一模)下表是“1843—1850 年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据此推知( )年份广州上海18431 430 包0 包18455 430 包5 146 包18462 843 包12 517 包18503 444 包13 794 包A.江南地区仍然是中国丝织业的中心B.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D.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了广州生丝出口答案 A 从表格信息可知,从 1843 年到 1850 年,广州的生丝出口整体上有所增长,但上海的生丝出口迅速超过广州。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毗邻中国丝织业主要产区——江南地区,原料易得,故选 A 项。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B 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故 C 项错误;1850 年时,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发生,故 D 项错误。2.(2018 福建漳州二调)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D.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受棉花的出口刺激,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广泛种植棉花。这表明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故选 D 项。A 项中的“根本改变”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棉花的种植,无法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故 C 项错误。3.(2015 课标Ⅰ)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 1852 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 D 项;A、B、C 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4.(2018 河南适应性考试一)煤油,在 19 世纪 60 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入中国。1878 年的输入量是 1570 万公升,1891—1893 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 1 亿 7千 6 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