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氰化氢、氢氰酸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氢、氢氰酸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_第1页
1/6
氰化氢、氢氰酸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_第2页
2/6
氰化氢、氢氰酸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氰化氢、氢氰酸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性无色液体,有苦杏仁味。溶于水、醇、醚等。分子量 27.03,熔点-13.4℃,沸点 25.7℃,相对密度(水=1)0.6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4,饱和蒸气压82.46kPa(20℃),临界温度 183.5℃,临界压力 4.95 MPa,辛醇/水分配系数: 0.35~1.07,闪点-17.8℃,引燃温度 538℃,爆炸极限 5.6%~40.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危 害 信 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因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 4 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1(皮)。安 全 措 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消防、职业卫生的专业培训,具备掌握氰化氢和氢氰酸方面的知识。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操作技能和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或采纳露天设置。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作业现场应设置氰化氢有毒气体检测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连衣式防毒衣,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宜采纳隔离式、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开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氰化氢、氢氰酸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