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存货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概述2.1 存货管理模式概念库存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备的资源。未来市场需求总在变化,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不能间断,所以库存非常重要。存货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在企业中的资金占用状况还有资本运作方式,因此存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需要引起重视的环节。库存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了解、管理企业存货状况。 存货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将企业采用的存货政策与价值链条上的存货政策汇总的过程, 最终达到流程化。 其中主要包括存货信息的利用方式以及通过存货信息进行决策分析,随后需要对存货占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达到降低企业成本,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加强管理和控制库存将让垂死的企业起死回生, 同时,不适当的库存管理可能使原本生机勃勃的企业充满危机。2.2 存货管理模式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在库存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库存决策。 信息与决策两部分已成为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的,任何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都根基于信息,这样看来信息的完善程度和企业决策的效果是密切相关的:(1)存货信息管理包括存货的名称、数量、质量、类别等贴有自己标签的信息。还有和库存业务相关的信息,如收货、发货、存储、运输和其他信息。有效、清晰的存货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存货决策。(2)库存决策包括进货和发货的时间,地点,数量,质量,采购,采购类型,决定如何进行库存相关业务。(3)存货控制需要与和存货占用的金额比率相联系。传统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料的入库、储存以及出库等流程业务进行管理,每个环节企业都是独立管理,对各自的库存状况负责,并没有形成供应链上的协作,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外部交易商的依赖,企业通过寻求降低库存的途径,以及如何降低突发情况来临时需求量不确定风险和产品缺货率的方法,努力实现企业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 传统的库存管理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通过“采购- 生产 - 销售”模式,达到以销定产的目的。 但这样做往往会出现库存成本上升、牛鞭效应、上下游企业利益对抗、合作与沟通困难等问题。传统库存管理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制造资源计划(MRP/MRPII)、经济批量订货法(EOQ)、需求预测、订货点采购法与ABC作业成本法等。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经济订货批量控制法, 这种方法也被称作EOQ模型。它的目标是对存货成本进行优化、 控制,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战略决策。...